去年入秋後,麻薏欉見風收尾中,為了麻薏田調,此行猶不死心,趁季節還留有餘溫,終於找上南屯市場內還有販售麻薏湯的素食攤家,店東說,這個時候不比夏天,熱銷時可以兩大桶短時間見底,四、五斤的麻薏順時銷跡,然秋高氣爽天氣越冷則喝的人就少,得賣大半天才有一桶。他說,店裡煮用的甜麻是改良過的品種,較易入口,但也少了過去強烈甘苦與共的氣味,難怪與記憶中的湯頭味道有些微誤差,心中說了聲惋惜!再問及店東如何處理麻薏,他說,栽種麻薏的人清早送來後,便以白濾布裝袋搓揉,目的是破壞葉脈的細胞,這就有點類似製茶工夫中揉捻茶業使其發酵的手續,讓宛如苦茶之味的苦水釋出後,才入以勾芡烹煮,當然少不了黃肉地瓜撐出場面,不過就是不見魚勿仔魚露面。麻薏湯喝起來淅瀝呼嚕,雖不甚美觀,但依舊可以稍稍填補回憶的缺口,但如今似乎又少了那麼一丁點少時刻骨的甘苦。
↑紅骨麻薏個性較為強烈
時序進入農曆九月,寒露後,北部已多少下起了雨,南風與北風逐夜交接中,台灣漸漸進入東北季風吹攏範圍內,在南屯還未土地重劃區域,現僅存的永定里與鎮平里二區,明顯感受到溫差的更替,無日頭時涼意醒刺,待日頭露臉後,又覺氣焰高漲,何況麻薏最怕寒,季風一到肯定垂頭喪氣長不大。不過做田人沒有區別,收割麻薏的時間步步來,時間不變,雖見田裡的麻薏葉日漸消瘦,只要菜市場有人需要,莊伯就會起個大早,清晨兩點多到三點,是收拾麻薏的最佳時機。不過,莊伯說,霜降以後,麻薏就要過年冬去「結婚結子」,現在來已太遲了。
↑莊伯一打開話夾子就是一本農經
Pubu電子書城推廣連結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